制定研究规划

为什么要制定规划?

研究生的学习科研生涯一般是2.5-3年,如果攻读博士学位则一般需要花上4.5-6年。这是一段不短的时间。因此如何安排好这段时间尤为重要。

有的同学本身并没有什么规划,但是他的指导教师抓得非常紧。那他在导师的督促下也能够按部就班地完成既定的科研任务并顺利毕业。也有的导师相对比较宽松,并不会时时督促。如果一个学生因此而自我放松了要求,虽然平时会悠哉游哉,但往往会在临近毕业之前面临巨大的压力。

我并不喜欢时时刻刻督促学生。我认为规划能力和实施能力也是研究生的一项重要技能。毕竟,与其让别人推着自己走,不如自己好好地规划自己路线。因此,我认为研究生必须要掌握制定规划的能力。

规划包含哪些内容?

规划一般有如下几个要素:目标、事项、时间。

“目标”就是你最终要达到的目的。目标应该是具体的,可实现的。比如说我们打算要减肥,那我应该定一个适合于我的目标。比如我目前身高180cm,体重83公斤。我有点太胖了,所以我给自己制定了一个6个月内减肥5公斤的目标。需要注意的是,目标一定是具体的,可操作的。如果我给自己制定一个1天减肥5公斤的目标,那就不科学。做科研制定的目标也是类似的。比如最近我打算把我的《中英文科技论文写作》课程的内容进行整理,并形成一本参考教材。那我的目标就是:1年内完成《中英文科技论文写作》的参考教材。

“事项”就是对目标的分解。需要注意的是,它必须进行量化。拿刚才的减肥例子来说,如果我确定了减肥目标,我就需要给自己制定达到上述目标我该做的事情。比如我可以在我的计划上写:跑步、踢足球、多运动等。如果我这么写,那就是一个很蹩脚的计划。因为它不可量化。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很容易在制定计划的第一周,我跑了5次步,踢了2场球。但是慢慢的,跑步变成了1次。因为没有量化,所以我们就很难自我约束。因此,从减肥的角度,我觉得应该这么写:每周跑步3次,每次3公里;每周踢球1场,每场90分钟。相比每天跑步,一周跑3次这个量不是那么难达到,即使偶尔天气不好问题也不大。再比如我打算写一本书,我的“事项”就是:每天写1000字。这样,1个月之后我就能有3万字,1年之内我一定能够完成我的写书计划。

“时间”就是执行“目标”和“事项”的限值。我们的事情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因为,作为一个研究生,你的科研年限是固定的。我相信没有人愿意花上7年时间攻读一个硕士学位,或者10年时间攻读一个博士学位。所以,“时间”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量。如何界定一个合适的“时间”是个技术活儿。如果我们对于完成时间不那么确定,那我建议可以先针对某个事项试运行一段时间,自己估算一下工作效率,然后再规定自己的时间。当然,我们很有可能再试运行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计划制定得很不合理,比如说原来太过乐观,过低地估计了事情的难度,导致目前来看我们的目标在计划时间内无法完成。那或许我们该和导师一起讨论修正原定的计划了。也有可能我们会发现原来的计划制定得过于轻松,那就需要对计划进行一定的调整。

如何制定规划?

 我们已经知道了为什么要制定规划,也知道了一份完整的规划所必须包含的要素。但是,许多同学在面对制定规划时遇到了问题。一部分同学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另有一部分同学在撰写完了规划之后,不确定规划是否合理可行。那我们该如何做呢?

第一类同学其实很常见。他们的问题发生在制定规划之前。

研究生一年级的新生来到我的课题组后,我的第一个问题总是:“你想做什么研究呢?”,在大部分情况下,我得到的答案都是沉默。我和其他许多老师交流过这个问题,我们发现这似乎是当下这一代学生的共同特征:同学们攻读研究生学位的主要目的大多是“获得一个文凭”,以便为未来找工作提供敲门砖。

如果攻读研究生学位之前没有想过自己要做什么,那研究生入学之后就必须直面这个问题了。因为如果没能做出像样的成果是拿不到研究生学位的。这一类同学之所以不知道该如何制定规划的根结在于没有研究目标。由于没有了目标,自然遑论研究内容和时间安排。关于如何寻找研究目标,可以展开讲很多。在此处,我只给一些简略的建议:多读书,多读论文(特别是课题组近期研究论文),多和导师和师兄弟交流。读得多想得多了,问题自然就多了。在这些问题中就可以通过甄别找到值得研究的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目标。

当新生来到我的课题组而不知道该干什么时,我给的第一个建议往往就是:建议你以XXX、XXX、和XXX作为关键词,对该领域的论文进行泛读,尝试寻找自己想要做的方向。两周以后再来和我讨论。

第二类同学的问题发生在制定规划之后。虽然写好了规划,但是他们不确定这份规划是否是一份高分规划。

其实并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想规划,不同的人有适合自己的不同的规划。规划就好像一件衣服一样,穿在别人身上好看的衣服穿在你的身上未必好看。既然规划具有强烈的个人特征,那么我们如何才能确定我们制定的规划是否适合自己呢?

首先,我们制定完了一份规划之后,可以对该规划进行自我检查。检查包括几个方面:目标是否明确?完成各项内容之后是否就能够达到目标?时间节点是否清晰?能否在时间节点之前完成目标?目标和内容是否量化?

其次,我们应该和师兄弟进行讨论。我们总说,自己往往最不了解自己。此时,通过旁观者的角度,能够让我们更好地审视自己的规划。而且,旁人往往能够提出许多我们自己未想到的问题。此时我们应该做到虚怀若谷,毕竟别人并没有什么义务来为我们修订计划。因此,认真地听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如果别人提的问题你考虑过,那就和别人探讨你的应对计划是否合理。如果别人提的问题你没有考虑过,那你应该为此感到高兴,因为你对你的问题有了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

第三,找自己的导师讨论计划。因为自己的师兄弟往往经验不足(高年级的博士研究生一般来说经验会比较丰富),而自己的导师一般都有丰富的经验,能够给出更好的意见和建议——而且,话说回来,学生的研究计划必须得导师同意才能开展呢。在导师这里,除了目标、内容和时间之外,还可以和导师讨论资源的投入。毕竟,做研究是需要不少的投入的:购置硬件设备、软件、材料,租用仪器、机时等等,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这些问题师兄弟一般回答不了,得和导师一同协商。

最后,在规划基本确定之后可以试运行一段时间。3-5年的规划基本确定之后,接下来就是之际执行了。实际执行的具体安排我们后面再说。在此处我只简略讲几点:先把3-5年的年度规划写下来,把今年的任务细分为季度规划,再把本季度的任务细分为月度规划,再把本月的任务细分为每周计划,最后把本周计划具体到天。然后按照计划去把当天的任务完成。前面已经说过,规划具有强烈的个人特征。每个人基本功不同、兴趣不同、做事情的效率也不同。因此,对于自己的计划可以先按照计划试运行1-2周,用于检测自己的任务量是否恰当。过轻的任务量会让人悠闲懒散,士气低迷;而过重的任务量同样会让人萎靡恐惧,自信心倍受打击。因此,需要通过1-2周时间的任务完成情况检查自己的规划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则可以对规划进行调整。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